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生涯 > 正文

团队沟通中的错误观念(团队沟通中的错误观念包括)

2023-10-10 13646 0 评论 职场生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团队沟通中的错误观念,以及团队沟通中的错误观念包括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组织沟通和冲突管理
  2. 团队中如何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3. 团队沟通的五大障碍
  4. 管理中的沟通
  5. 团队中的冲突问题分析

冲突也是沟通

  

  

由于资源分配、立场倾向等原因引起的冲突在任何组织内都无法避免.而一定价值观下的组织在遇到冲突时的面对方式、处理方法都不尽相同。人员冲突是经常让经理们头痛的事情之一,而且无论解决得如何,总会有一些挫折感,自责没有将事态消灭在苗头阶段。事实上不必这样耿耿于怀,冲突与书信和会议一样,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是它的形式比较激烈,负面的影响也比较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性。认识到冲突的本质,就可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了。既然如此,如何处理好冲突呢?冲突不仅仅只有破坏性,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我曾经担任经理的一个项目组,与其他部门的接口工作特别多。与其他部门的人员沟通,不再是经理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成员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冲突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主要事例分为三类。

  

一是部门内部长期合作共事的人员冲突,涉及方自己调解是上上策。

  

因为双方同在一个部门工作,日常接触最多,彼此比较了解,对产生矛盾的根源,和怎样一步一步上升为冲突的过程也心知肚明。如果能够捅破那层纸,直接坦诚布公地交流,以工作为重,仍然有希望继续做同事。而且,如果能够自己解决困境,也能够将破坏性减到最小,也不失为挽回局面的一种方式。否则,闹得不可开交,势必影响以后的长期合作,而且让上级经理头痛心烦,这个影响就太差了。经理们对待需要长期合作的人员之间的冲突,睁大眼睛,促使其尽量自行解决,达成共识即可,能不介入就不介入。

  

这样的冲突如果能够自行解决,双方无疑可以增进了解,也能够为对方着想,体谅和尊重对方,双方在待人接物和与人沟通、协作上的成熟是必然的。

  

二是在流程上有上下游关系的人员冲突,以流程改善为主。

  

这类冲突的原因多为下游对上游的工作质量不满,多次旁敲侧击、私下提醒均无效,就会一竿子捅到双方领导那里。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上下游职责不明,所以会有双方的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指责。双方领导务必在聆听各自陈述缘由的时候,去除由于感情色彩而引发的冲突细节,而关注“如何把事情做好”这个主题。在把流程理顺,职责分清楚之后,再加以调解个人情绪,应该是不错的结局了。

  

当然,有的问题也不是一次就能够准确找到好的流程,可以一了百了的。冲突事态发展出现了周期性,流程的改进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直至实践证明其流程确实很有效,就可以将这个流程固定,加以控制。如果经过了多次流程的改造、调停都不能使工作达到要求,那么是不是可以试一试换人了?

  

三是立场上就对立的部门的人员冲突,以经理个人的沟通、减压为主。

  

例如软件项目的开发部和测试部,由于职责不同,必然对立,但是这并不能推导出两个部门人员情绪上就是对立的。然而在项目的实际运作中,双方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冲突不断发生。小的冲突是双方司空见惯的,一般争论过了就过了,下次照样讨论或者争论,并不影响工作进展,这说明双方都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因此有这方面经验的同行也都能够理解对方,达成默契,认同这种沟通方式。但是如果冲突发展到双方气得不愿意解释自己的观点,互相挑对方话语中的毛病,甚至干脆破罐破摔,这就会影响到工作进展,经理必须出面调停已经处于冷战或者热战状态的双方。

  

处理这样的冲突,有的部门领导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就把方方面面涉及到的人都请到一起,象谈判一样分列两厢,开始沟通。也许会有效果吧,可惜我没看到很有利的例证。通常,人越多,尤其领导越多,大家讲话越是小心,小心翼翼地思考每一句话,不要现出自己不讲道理,或者没有考虑对方利益,让领导们看轻了自己等等。这样遮遮掩掩,如何根除问题?最终当然也能够在领导的敦促下达成一定的“谅解”,但是根源不除,难免今后重燃战火。我倒是觉得如果得到消息的经理,能够分别私下了解一下每个当事人的心情和事态发展,也许更能够化解问题于无形。倾听,还是倾听,听当事人诉苦,让他说出自己如何被对方挑逗、刺激得火冒三丈。等他发泄完了,他自然会把话题转到工作上的,这时候,他已经能够自己分析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会有些举动刺激了对方,经理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问题的焦点所在,对双方稍做善意地提醒。冲突也是沟通,了解对方的方式,经过这次冲突,双方对对方的性格特点也加深了了解,以后的相处应该能够选择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工作还是会在比较平和的环境下进展。

  

双方的过于较真儿,也是工作压力大的表现,经理也要想办法缓解当事人的压力,如组织团队活动,或者添加人手、调整进度等等。冲突背后的事情还真不少呢。

  

这种调解方式,让双方在情绪上、自尊心上都能够很容易接受,效果还不错。比起大动干戈地处理方式,也可以算是“无招胜有招”了。

  

冲突不可怕,经理自己先不要被吓爬下,或者累爬下。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冲突,理性地处理冲突,从冲突中学习,大家都在冲突中成长,日后的工作必然进展得更加顺利,更少发生冲突。

  

**************************

  

冲突(conflict)泛指各式各类的争议。一般所说的争议,指的是:对抗、不搭调、不协调,甚至抗争,这是形式上的意义;但在实质面,冲突是指在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方面摆不平。什么是既得利益呢?就是指目前所掌控的各种方便、好处、自由;而潜在利益则是指未来可以争取到的方便、好处、自由。<BR><BR>想了解冲突是怎样发生的,要先了解几个和冲突有关的观念。<BR><BR>□合作,指的是朝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BR><BR>□竞争,指的是目标不兼容,但某一造对目标之追求,不足以影响另一造目标之达成。像跑百米,只要遵守游戏规则,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谁就争得冠军。所以选手之间是处于竞争状态。<BR><BR>□冲突和竞争相同的地方,在于目标不兼容,但冲突指的是某一造对目标的追求,不但足以影响另一造目标之达成,而且正在发挥该影响力之中。以跑百米作例子,如果大家都非常守规则,则参赛者之间就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但是如果我推你一把,你踹我一脚,则参赛者之间就是处于冲突状态。其实,一种事件究竟是冲突还是竞争,要看规则怎么设计,以及规则是否被遵守。<BR><BR>严格来讲,在社会、政治、经济、企业经营的领域内,很多大家原来以为是竞争的局面,其实都是冲突。冲突是一种生活方式,无从回避,也不一定不好。只是冲突过度,会消耗太多能源,使得人们对所处的环境无法做出贡献。<BR><BR>此外,为了争取公司资源之支持--而资源通常是稀少的--各中心就会各出奇招,于是产生冲突。所以在任何机构,合作、竞争与冲突都是并存的。<BR><BR>管理学者杜拉克曾说:”任何组织,包括人或机构,如果不能为它(他)所置身的环境做出贡献,在长期下,这个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所以讲求绩效,是现代经营者非常重要的使命。而经理人如果能够做妥冲突管理,对提升绩效应该有实质的帮助。<BR><BR>冲突观念在最近二十年来有截然不同的转变。以台湾而言,解严之前和之后,也有很大的改变。<BR><BR>传统的冲突观,大概包含以下几点:<BR><BR>□冲突是可以避免的。<BR>□冲突是导因于管理者的无能。<BR>□冲突足以妨碍组织之正常运作,致使最佳绩效无从获致。<BR>□最佳绩效之获致,必须以消除冲突为前提要件。<BR>□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在于消除冲突。<BR><BR>然而,当前的冲突观,则和以前的非常不一样:<BR><BR>□在任何组织形态下,冲突是无法避免的。<BR>□尽管管理者之无能显然不利于冲突之预防或化解,但它并非冲突之基本原因。<BR>□冲突可能导致绩效之降低,亦可能导致绩效之提升。<BR>□最佳绩效之获致,有赖于适度冲突之存在。<BR>□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将冲突维持在适当水平。<BR><BR><BR>自古以来,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就不断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使得人们以为冲突是可以消除的、可以避免的。<BR><BR>此外,过去经济落后,人们非常珍惜安全感。一个人因担心家庭破裂、饭碗打破,所以即使有冲突,也不断隐忍。可是,这些年来社会比较富裕,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情况比较少见,就业安全感逐渐提升,于是员工三、五个月不工作也没关系,因此,各行各业的流动率都较过去提高。现在离婚率偏高即是另一个明证,离婚率也可以看做家庭里的流动率。<BR><BR>冲突的存在不是没有好处的。它的潜在好处包括:<BR><BR>□减少工作的枯燥感。<BR>□增进自我了解。<BR>□为了回避冲突,可激发个人做妥工作。<BR>□冲突之化解可增进个人声望与地位。<BR>□凸显问题所在。<BR>□促使决策者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BR>□可导致创新或变革。<BR><BR>冲突管理的重点,就是在于建立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上之共识。<BR><BR>什么叫做建立共识?让你的看法、做法与我的看法、做法产生交集,这样的努力过程就叫做建立共识,亦即同意彼此所同意的事物(agree to agree)。但是如果你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能产生交集,而我们都如此认定,这也是建立共识:亦即同意所不同意的事物(agree to disagree)。例如一对夫妇经过沟通协调,决定破镜重圆,这是建立共识;如果经过沟通协调,觉得还是分开对双方比较好,这也是建立共识。<BR><BR>冲突的肇因包括:<BR><BR>□稀少性资源之争取:虽然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源也已经更加充足,但与人类的欲望相比,稀少性依然存在。所以由于争取稀少性资源而产生的冲突,始终无法消除。<BR><BR>□知觉之差异:人们看事物都不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看它,而是根据他们对这件事物主观的心智形象来解释它。半杯水究竟”只是半杯”?还是”好在还有半杯”?这都是取决于人们的知觉。只要人类的知觉差异存在,冲突就无法回避。<BR><BR>□工作之相互依存性:在工作流程上,上游的产出就是中游的投入,如果上游无法如期产出,它将变成中游的瓶颈。忽略了彼此的依存性,常常会造成可怕的冲突。<BR><BR>□信息之缺失:很多误解都是来自信息不足或信息的质量不好,要化解这种冲突,只有改进信息的质量和流通。<BR><BR>□角色混淆:角色是指别人对你想当然的期许。每一个人都被赋与许多的角色。但很遗憾的是,社会上有很多角色混淆的情事。原因是::<BR><BR>1.自我定位错误,忘了自己是谁。<BR><BR>2.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主管占了企业中重要的位置,却没有扮演好主管的角色。<BR><BR>3.不在其位却谋其政:很多做幕僚的,遇到问题,忘了自己只有建议权,而没有裁量权。这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BR><BR>正因为冲突的原因没有办法消除,我们只能设法降低冲突的危害度,而无法永远消除冲突。<BR><BR>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冲突?最重要的是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亦即尽可能将冲突纳入制度的规范。我们要靠法治而不靠人治,要有一套制度运作,以回避和降低冲突。制度的存在虽然让许多人觉得施展不开,但它也是一把保护伞,足以保障我们的作为。制度的同义词包括规章、法律、政策、君子协定等。美国为什么两党交替执政,而不会发生宪政危机,就因为她们有一套行得通的制度,不管谁来主政,都是根据这套制度。<BR><BR>在任何社会、公司或家庭中,冲突都无法回避,所以必须靠一套切合时宜的制度来运作。所以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制法和执法,其中很重要的关键是:”制法从宽,执法从严”。制法从宽,指的是法本身要合情合理。一个合情合理的法,才是从宽的法。只要规章制度兼容并包人情和道理的要求,执行起来就要从严,不要再讲求法外施恩。如果你觉得高速公路超速要罚三千元,是合情合理,切合时宜,那么我们就应该严格执行。一套切合时宜的制度,就是我们防范、处理冲突最有效的方法。<BR><BR>处理冲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以上所提到的制度是硬件,以下所说的,就是冲突管理的软件:<BR><BR>□”认知的冲突”不一定就是”感到的冲突”。外表看到的冲突和当事人内心真正感到的冲突,不能划上等号。所以真正的冲突管理是要让”感到的冲突”得到化解。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在以色列,一位父亲把一块土地分给两兄弟做为遗产,两块土地面积相等,但兄弟双方都认为对方的土地较肥沃。双方争执不下,父亲最后向所罗门王求助。所罗门王告诉两兄弟,既然父亲的分割让大家都不满意,不妨就用以下方式决定如何分割:如果由哥哥分割,则由弟弟先做分割结果的选择;反之亦然。最后两人迅速取得共识。<BR><BR>这就是针对感到的冲突所作的化解。我们要从认知的冲突去透视感到的冲突。不要只看表面的冲突,而要看背后的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上的冲突。<BR><BR>□维护当事人的自尊。预留让步的空间,要给对方一个下台阶。在冲突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对方留余地。也就是说,即使你和对方冲突到最严重的地步,你至少要和对方维持貌合神离,绝对不容许演变到貌离神离的地步。如果演变到貌离神离,最后很多当事人可能为了面子,而意气用事,使得冲突无法化解。<BR><BR>□处理之焦点应集中于问题,而非集中于人物。也就是说,冲突之化解在于对事不对人。很多处理冲突的人把焦点集中在人身上,因此永远无法了解问题真相。<BR><BR>□移情设想。假如你我是冲突当事人,我会站在你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希望换取你站在我的角度来看事情。彼此有越多了解,才有越多谅解。<BR><BR>要减少彼此的误解,有两个途径:一、要接纳人与人之间的知觉差异;二、心态上要能够移情设想。如果能建立这两种心态,认知的差距就可缩短,冲突的化解才可期。冲突的化解来自谅解,谅解来自了解。<BR><BR>□冲突之化解是基于利害之考虑,而非基于立场之考虑。在儒家思想长久熏陶之下,大多数人都不太谈”利害”两个字。事情应该怎么做,和事情实际上怎么做,两者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令一个人耿耿于怀,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就是利害考虑。只要这个利害考虑是合法,而且符合伦理,从满足彼此利害的角度切入,最能化解冲突。利害不会随立场而变,立场则随时随利害而变。<BR><BR>我们通常没有能力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但是只要从这个人的利害切入,则不管他是什么个性的人,通常都比较容易影响他。<BR>一般人面对的冲突,大约可分为三类:<BR><BR>一、个人内心的冲突<BR><BR>两利相权如何取其重(这是含有快乐成份的一种痛苦)?两害相权如何取其轻(这是含有痛苦成份的一种快乐)?利害互见究将何所适从?<BR><BR>想化解个人内心的冲突,首先要厘清自己的价值取向。想一想,你的墓志铭准备怎么写?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墓志铭上题了一句话:”安息于此的,是一位敢于借重比他更优秀的人替他工作的人。”何等宽广的胸襟!这是卡内基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你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后辈对你如何定位?确定了个人目标与价值取向,你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让你透过努力,去到达和超越这个境界。如果你的价值取向无法厘清,你将永远无法化解个人内心的冲突。<BR><BR>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再想办法排除限制你达到这个目标的障碍。<BR><BR>二、当事人(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BR><BR>当事人是指彼此平起平坐的对等人物。如果是两家公司,化解彼此冲突的最好的做法是:我把你当作我的客户,也希望你把我看作你的客户,借着给予作为手段,来换取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把冲突的对手当作客户看待,冲突较容易化解。<BR><BR>化解冲突的策略包括:<BR><BR>□回避:双方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BR>□压制:满足我方需要,而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做,即使冲突被暂时压抑,但未来会造成更大的冲突。<BR>□顺服:自己委屈求全,不考虑自己的需求。但如此一来,终有一天,即使自己不反弹,自己的部门或利害攸关人士也会反弹。<BR>□合作:让彼此的需要百分之百得到满足。<BR>□妥协:透过相互的让步,促使彼此的需要得到局部的满足。:<BR><BR>要化解冲突,我们不能采取立场导向的谈判行为模式,因为这样一来双方都会坚持自己的立场,要让步就很难,谈判破裂的机会也就大很多。相反地,我们应该采取问题导向的谈判行为模式,从利害切入,满足双方的需要,可望化解冲突。<BR><BR>三、中介者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冲突:<BR><BR>先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当中介者(包含调停者与仲裁者两种身分,前者的意见没有约束力,后者则有)。假如充当中介者是自己的职务所系,那么你将没话说,但如果有选择余地,你不妨考虑要不要接受担任中介者的角色。<BR><BR>一千五百年之前,有一位神父圣奥古斯丁说:”如果有两个朋友要求你评断他们的纠纷,不要接受这种要求,因为你将因而失去一个朋友;如果两个陌生人对你做同样的要求,则接纳他们,因为你将因此而赢得一个朋友。”<BR><BR>一位中学校长也曾说:”假如你想成为桥梁,就要做妥被践踏的准备。”<BR><BR>决定好扮演中介者角色之后,你必须选择适切之中介策略。最差的策略是压制,各打五十大板。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进一步冲突;暂时回避只能冷却问题,但终究不能解决问题;偏袒任何一边,都是在制造问题;安抚只能求得问题之一时解决,而不可能获得永久解决。<BR><BR>解决冲突等于是做决策,做决策有三种方法:抽签是最差的方法,但有时它郄是必要的罪恶。因为抽签是天意,但需要由人来遵守;次好的方法是仲裁,主管不要一开始就拿出权威棒。先设法提出一些意见来调停,倘若没有办法调停,再进行仲裁。调停的结果是让两边妥协;整合的结果则是使冲突的原因消失。<BR><BR>任何冲突,要是能够藉”整合”收场,其结果最好;要是能够藉”妥协”收场,其结果次好;”妥协”不成的话,至少也要藉”仲裁”收场。<BR><BR>以调停化解冲突要注意下面的步骤:<BR><BR>□将冲突双方约到隐蔽地方见面,述说中介者所观察到的冲突行为,以及表明高度的关注。<BR><BR><BR>□轮流让每一方在不受对方干扰之下,述说己方对冲突的看法与感受。<BR><BR><BR>□中介者应积极地聆听双方之话语。<BR><BR>□令每一方均确切了解对方之观点与感受。<BR><BR>□中介者指出双方意见、观点、动机、目标……等相同的地方,并强调双方之相互倚赖关系。<BR><BR>□令双方提出化解冲突之意见。<BR><BR>□令双方对化解冲突之步骤或条件达成协议,并决定追踪方式。<BR><BR>□中介者应对冲突事件进行追踪。:<BR><BR>这种次序在进行之后若仍无法化解冲突,可以隔一段时间再重复进行。<BR><BR>总而言之,不管是冲突当事人,或是中介者,要根据当事人的利害考虑,来研拟并执行双赢或多赢的策略。但在化解冲突过程中,有好的策略、有正确的理念,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技能。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冲突的化解将遥遥无期。

  

在当今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个人的作用被淡化,团队的力量得到推崇。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事情非常复杂的时候,很难凭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们精诚协作,共同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团队组建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当团队中拥有形形色色的成员的时候,如何让他们能够同心同德,进行愉快而高效的团队合作?

  

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团队合作中,最起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由于整个团队的任务是有分工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做好,并且按时。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在这个前提下,再去帮助别人,就很好了。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却去操心别人的事情,就有点轻重不分了。

  

信任你的伙伴:身为团队成员,你要相信你的伙伴,相信他们能够与你协调一致,相信他们会理解你,支持你。一个团队只有在信任的氛围中才可能高效的工作,如果大家都相互猜忌、互不信任,那么分工就不可能,因为总有一些任务依赖于别的任务;同时猜忌的气氛让每一个人都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也不利于成员们工作能力的发挥。

  

从全局角度讲:有一个团队核心:这个核心是指团队当中起核心领导作用的人。注意,这里不是指具体某一事务的负责人,而是一个从全局角度把握整个团队方向的领导人。团队核心的作用是让团队的决策更加明快、效率更高。当然,团队核心不能独裁,但是一定要果断且懂得协调团队成员间的关系。

  

分工明确但不呆板:明确的分工可以让每一位成员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完,做到什么承度。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的部分人员闲置的问题。如果你还不太清楚怎样进行分工,那么你可以尝试给每一个任务都指定一个负责人,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了。这里强调不能呆板的意思是说,当分工确定后,如果某一任务的负责人员遇到了某种困难而无法按期完成的时候,应该适当的调整分工或者让其它成员帮助他们完成。不要死守原来的分工。

  

加强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不时的安排一些party或者组织素质拓展训练,一起吃饭,打打球,都是很好的加强团队成员间交流的方法。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可以让他们更加亲近,从而在工作中更容易进行合作。如果平时他们之间就有默契的话,在工作时的表现就更容易提高。

  

说话时多使用我们:在你说话的时候多使用我们这个代词,不要使用我、你、他或者直呼姓名,也要鼓励你的团队成员也这样做。这样可以帮助你的团队成员们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让他们从团队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总从自己出发。

  

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你要让你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这样他们做事才会更有成就感,也更有紧迫感。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不重要,往往会非常沮丧,从而失去激情,这会导致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的显著下降。二

  

有人说:“沟通就是,我说的便是我所想的,怎么想便怎么说,如果团队同伴不喜欢,也没办法!”从目的上讲,沟通是磋商共同的意思,即队员们必须交换和适应相互的思维模式,直到每个人都能对所讨论的意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说简单点,就是让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我们认为,只有达成了共识才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沟通。团队中,团队成员越多样化,就越会有差异,也就越需要队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从心开始”这是中国移动的一句经典的广告语,作为一个团队

  

让倾听者对沟通产生反馈行为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员工误解或者对管理者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种现象,管理者对下属布置工作时往往滔滔不绝,而结果呢?下属在执行工作中往往有些变形,或者工作的做法和上级期望的不一致。这说明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上级没有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下级也对上级的理解不太到位。事实上,这种沟通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问题时,在沟通结束后,特意加上一句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可以加强下级对上级的意思的正确理解,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沟通要有多变性组织中的员工由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以及工作分工的不同,人员之间便存在对同一句话、一份文件或其他东西理解上的千差万别,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阅历的人想问题的角度、出发点及他所站的立场也不同。就像人们所说的“行话”

  

,置身其外的人根本不理解它的意思,更别说融入其群体之中。所以说,沟通要变得有效,需讲求语言的方式,适宜改变交流方式,多样性的语言有助于使沟通者和不同的人对上话,进行深入交流,达到沟通目的。所以说,要想使沟通更有效性,在运用语言上要讲求艺术性,词汇搭配要适当,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语言更容易使别人理解,起到有效的沟通。

  

学会积极倾听,做忠实的听众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行为,沟通双方一个要善于表达,一个要善于倾听,通过双方沟通、倾听、反馈再沟通、倾听、反馈的循环交流过程,才能明确沟通的主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沟通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沟通的双方只有积极配合,才能使沟通的目的得到实现。

  

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沟通内容。缺乏沟通前的准备工作,势必造成沟通过程中“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局面,既浪费了双方的工作时间、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有效的沟通要有清晰的沟通主线,明确的沟通主题。事先安排好沟通提纲,先讲啥,后说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讲求沟通的艺术性,比如说管理者与下属沟通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先肯定其成绩和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及改进方向。

  

注意减少沟通的层级因为信息传递者参与的越多,

  

信息失真性越大,因此,沟通双方最好是直接面谈,这样才能使信息及时、有效地在双方传递,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各种人际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使员工在感情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所以,

  

企业要开展各种有效的沟通形式。

  

①团队协作的第一大障碍:缺乏信任。

  

优秀团队的成员绝不会相互防备,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缺点,勇于承担错误和不足,敢于发表意见,不必担心自己遭到打击和报复。

  

★记住,团队协作由建立信任开始,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戒心。

  

②团队协作的最后一大障碍:无视结果。

  

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过分追求对个人的认同和注意,而忽视了集体的利益或者集体工作成绩——也就是整个团队的工作目标。

  

③团队协作的第二大障碍:惧怕冲突。

  

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有益的冲突。如果融洽来源于不断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话,那么融洽本身就是好事;但是如果是因为隐瞒自己的意见和真实的想法,那么所谓的融洽就是坏事。

  

我需要的不是那种虚假的融洽(一团和气),我想要的是一个团队能够有效地对事情进行争论,然后毫发无损地结束。

  

④团队协作的第三大障碍:欠缺投入。

  

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不能达到共识,产生这个问题的结果是作出模棱两可的决策。

  

⑤团队协作的第四大障碍:逃避责任。

  

一旦我们弄清楚要做的事情,而且准备去做,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就要有良好的表现。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也在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泰勒时代的“科学管理”等理论,由于对被管理者个人的社会需求尊重不足,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是最具有潜力,也是最具有弹性的。员工个人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对组织的认同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人。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应该尽量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尊重等多层次的需要。

  

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管理的本质。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老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未及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所有人员之前。

  

本文首先阐述了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继而从常见的几种沟通障碍分析着手分析了造成沟通障碍的因素,进而分析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并作了详实的举例和介绍。

  

第一部分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通信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却常常横隔着一道道无形的“墙”,妨碍彼此的沟通。尽管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非常神奇,但却无法穿透这种看不见的“墙”。如果沟通的渠道长期堵塞,信息不交流,感情不融洽,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工作,甚至使企业每况愈下。仔细分析起来,我们会随时看到这种“墙”的存在。比如,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有的业务部门不明确自己的生产活动应当与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协调一致,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本单位的私利,不考虑其他业务部门的利益,更不愿意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给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又如,有的管理人员主观武断,一个人说了算,听不得下级的意见。更听不得对自己的错误的批评,他们不懂得上下级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不懂的如果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忽视、冷漠,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下级就会消极、沉闷下去。这样的话,一旦企业发生什么紧急情况,需要全体员工出主意、想办法、共渡难关时,员工就会无动于衷,不会有任何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要管理好现代企业。就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互通信息、传递资料、交流感情,员工清楚知道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所处的形势,并且逐步建立起-套成熟完善的沟通系统。

  

美国一家公司的总经理非常重视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他曾有过一项“创举”,即把公司餐厅里四人用的小圆桌全部换成长方形的大长桌。这是一项重大的改变,因为用小圆桌时。总是那四个互相熟悉的人坐在一起用餐。而改用大长桌情形就不同了,一些彼此陌生的人有机会坐在一起闲谈了,如此一来。研究部的职员就能遇上来自其他部门的行销人员或者是生产制造工程师,他们在相互接触中,可以互相交换意见,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互相启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公司的经营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众作出的决策。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出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2、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知道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3、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除了技术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外,企业员工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它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第二部分有效沟通的障碍

  

一、组织的沟通障碍在管理中,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信息沟通。但是,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那么,信息从最高决策传递到下属单位不仅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同时,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如果中间层次过多,同样也浪费时间,影响效率。有的学者统计,如果一个信息在高层管理者那里的正确性是100%,到了信息的接受者手里可能只剩下20%的正确性。这是因为,在进行这种信息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的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上报。此外,在甄选过程中,还掺杂了大量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当发送的信息涉及到传递者本身时,往往会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信息失真。这种情况也会使信息的提供者畏而怯步,不愿提供关键的信息。因此,如果组织机构臃肿,机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或因人设事,人浮于事,就会给沟通双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沟通的进行。

  

二、个人的沟通障碍

  

1、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等的差别,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

  

2、知识、经验水平的差距所导致的障碍。在信息沟通中,如果双方经验水平和知识水平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此外,个体经验差异对信息沟通也有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凭经验办事。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往往会对信息沟通做通盘考虑,谨慎细心;而一个初出茅庐者往往会不知所措。特点是信息沟通的双方往往依据经验上的大体理解去处理信息,使彼此理解的差距拉大,形成沟通的障碍。

  

3、个体记忆不佳所造成的障碍。在管理中,信息沟通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分层次逐次传递的,然而,在按层次传递同一条信息时往往会受到个体素质的影响,从而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

  

4、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这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来考虑。一是认识差异。在管理活动中,不少员工和管理者忽视信息的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正常的信息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二是利益观念。在团体中,不同的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员工只关心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不关系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成了信息沟通的障碍。

  

5、相互不信任所产生的障碍。有效的信息沟通要以相互信任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向上反映的情况得到重视,向下传达的决策迅速实施。管理者在进行信息沟通时,应该不带成见的听取意见,鼓励下级充分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真正沟通,才能接收到全面可靠的情报,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6、沟通者的畏惧感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在管理实践中,信息沟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上级与上级、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全面有效的合作。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合作往往会因下属的恐惧心理以及沟通双方的个人心理品质而形成障碍。一方面,如果主管过分威严,给人造成难以接近的印象,或者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不愿体恤下情,都容易造成下级人员的恐惧心理,影响信息沟通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不良的心理品质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因素。

  

7、直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接收和发送信息也是一种知觉形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接收部分信息,而摒弃另一部分信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所造成的障碍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又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如组成信息的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受讯人的价值大小不同等,都会致使一部分信息容易引人注意而为人接受,另一部分则被忽视。主观因素也与知觉选择时的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受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很容易听进去,而对自己不利的、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则不容易听进去。凡此种种,都会导致信息歪曲,影响信息沟通的顺利进行。

  

第三部分有效沟通的管理

  

一、沟通的渠道和方法信息的生命在于传递。因此,要有效的管理信息沟通,必须在信息传递上下功夫。

  

1、信息传递要贯彻多快好省的原则。所谓多,是就数量而言,即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数量要多;快是就速度而言,即信息传递要迅速、及时,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传递速度过慢,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好是就质量而言,即要消除信息传递中的种种干扰,保持信息的真实性;省是就效益而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较少的费用,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在信息传递中,这几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要加以协调。

  

2、传递信息要区分不同的对象。这一方面是指在传递信息时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又指信息传递的保密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价值的大小却因人而异,同一信息对不同的人价值不同。因此,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目标,确保信息的效用。要研究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追踪信息接受者的视线所向,保证信息传递的质量,减少无效劳动。此外,在提高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时,也要注意信息的适用范围,考虑到信息的保密度,防止信息大面积扩散、泛滥,给员工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团队士气。

  

3、要适当控制信息传递的数量。在管理中,由于分级主管部门的角色不同,每个团体成员所考虑的问题不同,因此,在信息传递时,要适当注意量的控制。这就是说,应该让下级知道的信息必须尽快传递,适用范围有限的信息则力求保密。在这方面,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信息过分保密的倾向。同行各企业、各部门或同班组的员工之间相互保密,妨碍了彼此了解和相互协调。有些本应共有的信息材料,由于人为地保密,结果没有向下级部门及时传达,从而使信息阻塞,出现了无端猜疑,影响了个人社会需求的满足。另一是随意扩散信息的倾向。在传递信息时,不考虑信息的保密程度,不选择信息传递的对象,将所收集的信息随意扩散,导致信息混乱。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要注意信息的审查与清理,不能将所有信息全部捅到会议上,增加会议负担,引起心理疲劳。总之,这两种倾向都会导致谣言和小道消息,不利于组织的团结,影响团队士气和工作效率。

  

4、要控制使用直接传递与非正式渠道。所谓直接传递就是越级传递,撇开管理信息系统,使沟通双方直接对话。在管理中,不能过多采用这种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控制使用。比如,第一,为了迅速处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第二,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官气严重,会妨碍时效。第三,时效性特别强的信息需要立即向决策者汇报;第四,涉及个人隐私,需要保密的材料等。有些企业设立总经理接待日、总经理信箱就是为了减轻沟通者的心理压力,以便对信息传递进行控制。对于向下沟通渠道来说,有些管理者往往坚持把信息直接送达需要它的部门,并实行“反馈”制度。对于非正式沟通,也应实施有效的控制,因为虽然在一些情况下,非正式沟通往往能够达到正式沟通难以达到的效果,但是,它也可能成为散布谣言和小道消息的渠道,产生副作用。对信息沟通的控制是一门管理艺术,也是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做好信息沟通的控制和管理。

  

5、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也需要信息反馈。这是确保信息准确性的一条可靠途径。这种反馈要求是双向的,即下级主管部门经常给上级领导提供信息,同时接受上级领导的信息查询;上级领导也要经常向下级提供信息,同时对下级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形成一种信息环流。一般来说,无论什么信息,在加工处理后时,都需做出反馈,只是方式可以不同。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可以进行决策,采取行动;没有实际价值或暂时用不上的信息必须及时答复,加以反馈。一条简单有效的控制办法是要把信息加工处理的情况定期反馈给信息提供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针对性,减少信息提供部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提高团队士气,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渠道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的情报交换等。另外,团体所组织的参观访问、技术交流、市场调查等也在此列。

  

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重要的信息和文件的传达、组织的决策等,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其缺点是由于依靠组织系统层层的传递,所以较刻板,沟通速度慢。

  

非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例如团体成员私下交换看法,朋友聚会,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等都属于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有机补充。在许多组织中,决策时利用的情报大部分是由非正式信息系统传递的。同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往往能更灵活迅速的适应事态的变化,省略许多繁琐的程序;并且常常能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沟通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真实的反映员工的思想、态度和动机。因此,这种动机往往能够对管理决策起重要作用。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团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缺点表现在,非正式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易于失真、曲解,而且,它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人心稳定和团体的凝聚力。

  

此外,非正式沟通还有一种可以事先预知的模型。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正式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是能够事先被人知道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消息越新鲜,人们谈论的就越多;

  

第二,对人们工作有影响者,最容易招致人们谈论;

  

第三,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多为人们谈论;

  

第四,在工作中有关系的人,往往容易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

  

第五,在工作上接触多的人,最可能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对于非正式沟通这些规律,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注意,以杜绝起消极作用的“小道消息”,利用非正式沟通为组织目标服务。

  

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成为“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它指的是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排除各种干扰,来保持他们之间经常不断的信息交流,从而在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不拘形式的、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实践证明,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正式场合的拘束感和谨慎感,使许多长年累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下得到解决,减少了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摩擦。

  

2、向上沟通渠道

  

向上沟通渠道主要是指团体成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层层传递,即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逐级向上反映。二是越级反映。这指的是减少中间层次,让决策者和团体成员直接对话。

  

向上沟通的优点是:员工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意见向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管理者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下属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

  

向下沟通的缺点是:在沟通过程中,下属因级别不同造成心理距离,形成一些心理障碍;害怕“穿小鞋”,受打击报复,不愿反映意见。同时,向上沟通常常效率不佳。有时,由于特殊的心理因素,经过层层过滤,导致信息曲解,出现适得其反的结局。

  

就比较而言,向下沟通比较容易,居高临下,甚至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通讯设施;向上沟通则困难一些,它要求基层领导深入实际,及时反映情况,作细致的工作。一般来说,传统的管理方式偏重于向下沟通,管理风格趋于专制;而现代管理方式则是向下沟通与向上沟通并用,强调信息反馈,增加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

  

3、向下沟通渠道管理者通过向下沟通的方式传送各种指令及政策给组织的下层,其中的信息一般包括:

  

1)有关工作的指示。

  

2)工作内容的描述。

  

3)员工应该遵循的政策、程序、规章等。

  

4)有关员工绩效的反馈。

  

5)希望员工自愿参加的各种活动。

  

向下沟通渠道的优点是,它可以使下级主管部门和团体成员及时了解组织的目标和领导意图,增加员工对所在团体的向心力与归属感。它也可以协调组织内部各个层次的活动,加强组织原则和纪律性,使组织机器正常的运转下去。向下沟通渠道的缺点是,如果这种渠道使用过多,会在下属中造成高高在上、独裁专横的印象,使下属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影响团体的士气。此外,由于来自最高决策层的信息需要经过层层传递,容易被耽误、搁置,有可能出现事后信息曲解、失真的情况。

  

4、水平沟通渠道

  

水平沟通渠道指的是在组织系统中层次相当的个人及团体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企业管理中,水平沟通又可具体的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企业决策阶层与工会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二是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三是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四是一般员工在工作和思想上的信息沟通。横向沟通也可以采取正式沟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正式沟通的形式。通常是以后一种方式居多,尤其是在正式的或事先拟定的信息沟通计划难以实现时,非正式沟通往往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补救方式。

  

横向沟通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它可以使办事程序、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它可以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倾向。

  

第三,它可以增加职工之间的互谅互让,培养员工之间的友谊,满足职工的社会需要,使职工提高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态度。

  

其缺点表现在,横向沟通头绪过多,信息量大,易于造成混论;此外,横向沟通尤其是个体之间的沟通也可能成为职工发牢骚、传播小道消息的一条途径,造成涣散团体士气的消极影响。

  

5、文字形式

  

当组织或管理者的信息必须广泛向他人传播或信息必须保留时,以报告、备忘录、信函等文字形式就是口语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了,采用文字进行沟通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要简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用语,删除不必要的用语和想法。

  

2)如果文件较长,应在文件之前加目录或摘要。

  

3)合理组织内容,一般最重要的信息要放在最前面。

  

4)要有一个清楚明确的标题。

  

6、口语形式利用口语面对面的进行沟通是管理着最常用的形式,有效的口语沟通对信息的输出者而言,需要具备正确的变码,以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方式传递信息。至于输出这个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有效的增进沟通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知识丰富、自信、发音清晰、语调和善、诚意、逻辑性强、有同情心、心态开放、诚实、仪表好、幽默、机智、友善等是有效沟通的特质。

  

7、非口语形式非口语沟通可以强化口语所传递的信息,也可以混淆歪曲口语所传达的信息,因此了解非口语的沟通十分重要,非口语的信息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

  

利用空间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近,是站着还是坐着,以及办公室的设备和摆设等等,均会影响到沟通。在各种组织中,不同的地位和权力通常由空间的安排显示出来,高层管理者一般拥有宽敞、视野良好以及高品位摆设的办公室,不同档次的宾馆及餐饮业也可以通过空间的信息表达出来。

  

利用衣着沟通人们衣着的不同可给对方传达一定的信息。因为衣着可明显影响人们对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群体的认知。

  

利用举止进行沟通人体及其各种举止可以传达许多信息,尤其是面部表情最具有代表性,所以了解人体语言所代表的意义是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确沟通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沟通的艺术。据一项调查表明,在企业中,生产工人每小时进行16-46分钟的沟通信息活动;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工作时间的20-50%用于同各种人进行语言沟通,如果加上各种方式的文字性沟通,诸如写报告,最高可达64%;而经理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则有66-89%的时间用于语言沟通,企业领导人经常开会,找人谈话,下基层,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沟通信息的内容。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沟通,而沟通要讲究艺术才能更有成效,这点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更为重要。

  

沟通必须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注意表达方式。在信息交流之前,发讯者应考虑好自己将要表达的意图,抓住中心思想。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双方都理解的用语和示意动作,并恰当地运用语气和表达方式,措词不仅要清晰、明确,还要注意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力求准确,使对方能有效接收所传递的信息。发讯者有必要对所传递信息的背景、依据、理由等作出适当的解释,使对方对信息有明确、全面的了解:假如你要分配一项任务,那么要对任务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你才能正确地对任务进行说明;假如你面临的是纪律问题,那么在批评和处罚之前,应对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取得了真凭实据,这样的处理就会取得圆满的效果。

  

沟通要以诚相待。发讯者要心怀坦诚,言而可信,向对方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信息的说服力。不仅如此,发讯看还要诚恳地争取对方所反馈信息,尤其要实心实意听取不同意见,建立沟通双方的信任和感情。

  

沟通要讲究“听”的艺术。作为一名领导者在与员工的沟通过程中,应该主动听取意见,善于聆听,只有善于听取信息才能成为有洞察力的领导者。就是说,领导者不仅要倾听,还要听懂员工的意思。因此,在听对方讲话时要专心致志,不要心不在焉;其次,不要心存成见,也不要打断对方讲话,急于作出评价,或者表现出不耐烦,这样会使对方不愿把沟通进行下去;最后,要善解人意,体味对方的情感变化和言外之意,做到心领神会。

  

沟通要讲究“说”的艺术。与人沟通,不仅要会听,还得会说,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诚恳谦虚。如果过分显露自己,以先知者自居的话,即使有好的意见,也不容易为人接受,会使人产生反感和戒备心理。讲话时要力求简明扼要,用简单明了的词句表明自己的意思,语调要婉转,态度也要从容不迫。在谈话时如果发现对方有心不在焉或厌烦的表情时,就应适可而止或转换话题,使沟通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而且,在表明某个意思后,最好能稍作停顿,并向对方投以征询的目光,这样,使对方有插话的机会,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三、沟通制度的改革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我们应该明白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种组织制度,要获得有效的沟通效果必须有制度性的措施,我们应该针对本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对企业内原有的沟通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补充。

  

建立常用沟通形式。为使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可以在公司的内部刊物中开辟一个专栏,刊载员工们的不满和意见,或是印发一些小册子等,还可以建立定期的例会制度,使有关的工作情况在会上得到及时沟通。

  

员工会议经常召开员工会议,让各类员工聚集在一起,发表意见和提出看法,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沟通形式。这种员工会议不是指每年一、二次的员工代表大会,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利用会议形式鼓励大家发表意见。例会制度在企业中一般都有,但绝大多数例会属于同级人员的聚会,信息沟通因此而受限制。相反,员工会议则由一定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共同参加,实行不同等级的成员直接接触、直接沟通。

  

总之,要达到高效的沟通,还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培养T型结构素质(即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思路要清晰,态度要诚恳,特别是应急思维要强,以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团队中的冲突问题分析

  

冲突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在企业的各种类型冲突中,高层管理团队的冲突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团队冲突管理文献回顾

  

(一)古今中外的不同冲突观

  

中国古代的党争是一种典型的团队冲突,党争就是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现象,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后汉书》中载有《党锢列传》,开篇即解释了党争产生的原因: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至于陶物振俗,其道一也。

  

(二)现代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学的冲突理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冲突是不良的,消极的,是坏事,必须避免,要尽量减少。原因是,冲突意味着意见分歧和对抗,势必造成组织、团体、个人之间的不和,破坏良好关系,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种观点占主导地位。

  

而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则认为,对于所有群体和组织来说,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冲突无法避免,人际关系学派建议应接纳冲突,使它的存在合理化。冲突不可能被彻底消除,有时它还会对群体的工作绩效有益。

  

二、团队冲突的形成过程

  

调查表明,企业经理要花费20%的时间用于处理冲突,冲突管理能力因此被认为是管理者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冲突过程(conflict process)划分为五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认知和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果。

  

(一)案例:亚通网络公司

  

亚通网络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通信产品生产和电脑网络服务的中日合资企业。因为是合资企业,尽管日方管理人员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日本式的管理模式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员工。例如,在日本,加班加点不仅司空见惯,而且没有报酬。亚通公司经常让中国员工长时间加班,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一些优秀员工还因此离开了亚通公司。

  

亚通公司的组织结构由于是直线职能制,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困难。例如,销售部经常抱怨研发部开发的产品偏离顾客的需求,生产部的效率太低,使自己错过了销售时机;研发部胡经理虽然技术水平首屈一指,但是心胸狭窄,总怕他人超越自己。因此,常常压制其他工程师。这使得工程部人心涣散,士气低落。

  

(二)通过案例阐述团队冲突形成过程

  

阶段一: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冲突过程的第一步存在可能产生冲突的条件。这些条件并不必定导致冲突,但它们是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冲突发生的条件:第一,双方存在不同的利益。第二,双方均认为对方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第三,察觉到对方正在采取不利于自己的行为或预测到对方将会采取类似的行为。亚通公司的管理层与中国员工之间的冲突存在于不同组织层次之间,我称之为纵向冲突(Vertical Conflict),它属于群际冲突。由于双方存在的不同利益:管理层运用行政权力要求员工加班,通常需要提供合理的加班费作为补偿,但在亚通公司中却没有赋予任何报酬作为补偿;主管们只是希望把人力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阶段二:认知和个性化。如果阶段一中提到的条件对某一方关心的事情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则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在第二阶段中就会显现出来。只有当一方或多方认识到冲突或感觉到冲突时,前面所说的条件才会导致冲突。

  

阶段三:行为意识。亚通公司中胡经理与其下属之间的冲突是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称之为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胡经理总怕他人超越自己因而当个体的利益受到他人的侵害,他/她就会弄清对方为什么如此行动。如果确认对方是故意的,就会产生冲突和敌意;如果对方不是故意的,冲突发生的概率就会很少。

  

阶段四:行为。冲突行为是公开地试图实现冲突双方各自的愿望。但这些行为带有刺激的性质,这种刺激常常与愿望无关。由于判断错误或缺乏经验,有时外显的行为会偏离原本的意图。从轻到重的程度排列,可以分为轻度的意见分歧或误解,公开的质问或怀疑,武断的言语攻击、威胁和最后通牒,挑衅性的身体攻击,摧毁对方的公开努力,一共分为六个档次。功能正常的冲突一般来说位于冲突连续体的较低水平上。

  

阶段五:结果。冲突双方的行为会导致最后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功能正常的,即冲突提高了群体的工作绩效;也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即冲突降低了群体的工作绩效。

  

(三)结论

  

通过以上亚通公司的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冲突形成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即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认知和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果。

  

三、团队冲突管理建议

  

(一)正确理解冲突的作用

  

冲突是绩优企业的生命之源。在战略的制定和实行上存在的争端、异议以及不同的观点,通常都能给企业增添活力,带来改变,促进创新,并有助于形成团结一致的团队。

  

鼓励职员勇于发难的企业会发现,这样做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和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改变。全球诸多大型企业都在推行这项举措,同时也为律师事务所、人道主义组织以及政府部门所采纳。

  

当然,直面冲突也存在风险。如果管理不当,没有实现双赢的结果,就可能对团队带来不利影响,危害到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尊敬和信任,从而对企业直接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管理自己的状态

  

我们已经了解了冲突的本质含义后,我们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面对冲突,你的自然反应就是与之对抗、逃跑或者被吓呆。你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调整注意力,来克服这些恐惧心理。人有许多种状态,状态是感觉、思维、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行事方式。我们可以让自己从消极状态转变为积极状态,从畏惧转变为勇敢,并且不按直觉行事,而是直接与冲突对方面对面。

  

四、结论

  

(一)制衡是处理团队冲突的首要措施

  

制衡鼓励冲突,又努力使冲突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不破坏冲突双方的均衡局面。能够增强组织整体的活力,保持团队内部的凝聚力。

  

(二)加强沟通,信息共享,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通过囚徒困境博弈我们已知,很多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即信息传达的渠道不同、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以及对信息的理解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必须在组织内建立充分而合理的信息沟通网。